【黨史學習教育】盟廣播電視大學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 讓社區教育惠及更多群眾
【黨史學習教育】盟廣播電視大學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 讓社區教育惠及更多群眾

盟廣播電視大學圍繞“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”總體要求,扎實推進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立足職能職責,增強服務意識,強化責任擔當,以實際行動讓社區教育惠及更多的群眾。
一、積極促進黨建聯建
盟廣播電視大學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黨建聯建相結合,進一步豐富學習形式載體,真學深悟,讓黨史教育入腦入心。與社區黨組織共同開展黨史學習分享會、講黨課、慰問困難群眾、參觀警示教育基地、紅色宣講、到老黨員家里聽黨史故事等豐富多彩的聯建活動。同時,面向全盟社區教育教學點開展捐贈圖書暨社區“讀書月”活動,為社區教育教學點捐贈黨史學習教育指定學習圖書120套,并圍繞“建黨百年學黨史”,同步開展社區“讀書月”活動,活動采取“七個一”的形式(舉辦一場講座、閱讀一本好書、評選一批先進、舉辦一場交流、捐贈一批圖書、舉辦一場會展、“漂流”一批圖書 ),黨員教師和社區居民一同聽講座、讀好書、深交流、看會展等,進一步加深對黨的先進性內涵的認識和理解,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、深入基層、深入人心。
二、提升社區教育辦學水平
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,進一步提升社區教育辦學水平。創新“社區大講堂”授課形式,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,依托興安盟紅色文化資源,以“紅色游學+現場教學”有效方法,組織社區居民走進“一館三址”,重溫紅色歷史,開展現場教學,使“社區大講堂”進一步貼近實際、貼近生活、貼近群眾。聘請關工委“五老”為客座教師,采取訂單式服務,開展“送教進社區”活動,打通黨史學習教育“最后一公里”,將黨史展現在社區居民“眼前”、輸送到“指尖”、傳播到“耳邊”。結合地域特色文化,精心培育社區教育品牌,打造“一區一品”,全盟六個旗縣市社區圍繞1947紅色文化、社區治理、科爾沁文化、服務基層、大農業文化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主題,打造“家文化”、“民族團結一家親”、“非遺文化”、“六項工程六到村戶”、“黨建統領發展”、“微型學習樂園,引領居民健康生活”等品牌項目。
三、增強社區群眾獲得感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盟廣播電視大學積極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利用門戶網站、微信公眾號、信箱等方式廣泛“開門納諫”,校領導班子成員分赴旗縣市社區教育教學點進行實地調研,開展“三問”活動,征求社區干部和居民意見,并對征求到的意見建議進行匯總梳理,制定年度民生計劃,以上率下抓落實,為社區解決實際困難。如:投入30萬元為中旗呼和社區,突泉團結社區、向陽社區新建立3個“電大書屋”,截止目前,“電大書屋”已覆蓋全盟29個社區,造價290萬元,捐贈圖書82000多冊;投入35萬元為興科、萬佳、騰飛三個社區示范點配備器材、制作宣傳圖板、聘請專業人員進社區指導等,加強軟硬件建設,同時,為其他旗縣社區投入10萬元購買服裝、道具等緊缺物資。領導干部聽民聲、察民情、問需求、解民憂,切實為基層群眾辦實事,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,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。